错误处理系统

badge

主要使用Result类型 在Erg中,如果您丢弃Error类型的对象(顶层不支持),则会发生错误

异常,与 Python 互操作

Erg没有异常机制(Exception)。导入Python函数时

  • 将返回值设置为T 或 Error类型
  • T or Panic类型(可能导致运行时错误)

有两个选项,pyimport默认为后者。如果要作为前者导入,请使用 在pyimport exception_type中指定Error(exception_type: {Error, Panic})

异常和结果类型

Result类型表示可能是错误的值。Result的错误处理在几个方面优于异常机制 首先,从类型定义中可以看出子程序可能会报错,实际使用时也很明显

# Python
try:
    x = foo().bar()
    y = baz()
    qux()
except e:
    print(e)

在上面的示例中,仅凭此代码无法判断哪个函数引发了异常。即使回到函数定义,也很难判断函数是否抛出异常

# Erg
try!:
    do!:
        x = foo!()?.bar()
        y = baz!()
        qux!()?
    e =>
        print! e

另一方面,在这个例子中,我们可以看到foo!qux!会引发错误 确切地说,y 也可能是Result类型,但您最终必须处理它才能使用里面的值

使用 Result 类型的好处不止于此。Result 类型也是线程安全的。这意味着错误信息可以(轻松)在并行执行之间传递

语境

由于Error/Result类型本身不会产生副作用,不像异常,它不能有发送位置(Context)等信息,但是如果使用.context方法,可以将信息放在错误对象。可以添加。.context方法是一种使用Error对象本身并创建新的 Error 对象的方法。它们是可链接的,并且可以包含多个上下文

f() =
    todo() \
        .context "to be implemented in ver 1.2" \
        .context "and more hints ..."

f()
# Error: not implemented yet
# hint: to be implemented in ver 1.2
# hint: and more hints ...

请注意,诸如 .msg.kind 之类的 Error 属性不是次要的,因此它们不是上下文,并且不能像最初创建时那样被覆盖

堆栈跟踪

Result 类型由于其方便性在其他语言中经常使用,但与异常机制相比,它的缺点是难以理解错误的来源 因此,在 Erg 中,Error 对象具有名为 .stack 的属性,并再现了类似伪异常机制的堆栈跟踪 .stack 是调用者对象的数组。每次 Error 对象被return(包括通过?)时,它都会将它的调用子例程推送到.stack 如果它是 ?ed 或 .unwraped 在一个不可能 return 的上下文中,它会因为回溯而恐慌

f x =
    ...
    y = foo.try_some(x)?
    ...

g x =
    y = f(x)?
    ...

i = g(1)?
# Traceback (most recent call first):
# ...
# Foo.try_some, line 10, file "foo.er"
# 10 | y = foo.try_some(x)?
# module::f, line 23, file "foo.er"
# 23 | y = f(x)?
# module::g, line 40, file "foo.er"
# 40 | i = g(1)?
# Error: ...

恐慌

Erg 还有一种处理不可恢复错误的机制,称为 panicing 不可恢复的错误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错误,例如软件/硬件故障、严重到无法继续执行代码的错误或程序员未预料到的错误。等如果发生这种情况,程序将立即终止,因为程序员的努力无法恢复正常运行。这被称为"恐慌"

恐慌是通过 panic 功能完成的

panic "something went wrong!"